在智能硬件产品持续演进的背景下,多家智能消费企业正推进AI能力集成,并探索更多终端应用场景。产品形态从耳机、投影向智能眼镜、车载显示等方向延伸,企业增长策略也在加快调整。
在昨日(5月7日)举行的2024年度科创板智能消费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恒玄科技、极米科技、奥来德、方邦股份等八家公司集中回应了投资者所关注的问题。《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线上参会,围绕AI终端化进展、海外市场拓展与供应链国产替代等问题进行提问。
从多家公司表态来看,AI终端、汽车场景,以及材料国产化进程,正构成现阶段行业发展的主要支点,相关业务节奏与落地路径成为本次交流重点。
随着AI大模型的落地推进,消费电子行业正逐步迈向“AI终端”时代。音频、显示、穿戴等传统硬件产品,正借助AI语音交互、内容理解与多模态能力,增加使用场景与用户体验,打开新一轮产品创新窗口。
在这一转型趋势中,芯片平台厂商恒玄科技展现出突出的增长势头与生态穿透力。2024年,恒玄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4.39亿元,同比增长48.46%;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80.85%。其芯片广泛应用于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家居设备等低功耗智能终端,并已导入小米、OPPO、vivo、漫步者、Cleer等品牌,处于行业核心供应链地位。
面对AI终端的发展趋势,恒玄科技在业绩会中多次提及“算法与感知的协同演进”。
恒玄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乐天表示,“AI语音交互对芯片平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高能效比的算力支持,更需要深度参与到设备的智能感知、语义理解和本地推理中。公司芯片已导入多家客户的智能眼镜项目,未来也将围绕AI语音助手场景增强算力与算法协同设计。”
张乐天表示,AI终端时代,芯片平台厂商的角色正从“控制器”向“智能助理大脑”演进,公司将加快智能语音、传感融合、神经网络模型的集成能力建设,助力客户产品智能化升级。
极米科技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投影设备将不再只是单一影音输出工具,而是具备语音交互、内容理解与智能推荐能力的“空间智能交互中心”
极米科技总经理肖适表示,“AI大模型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为投影设备提供更智能的内容推荐、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AI终端之外,车载场景也成为科创板消费企业竞逐的新增长曲线年一季度末,极米科技已获得8个车载业务定点订单,大部分项目预计将在年内陆续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尽管未披露具体收入体量,据极米科技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该公司已搭建起车载专门团队,并加快向整车厂供应链的导入节奏。
恒玄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乐天认为,AI语音功能的本地化适配正成为客户关注重点,公司将围绕多语种语义理解与本地推理需求,增强与国际语音平台的协同开发能力。“不同国家用户的语言交互习惯存在差异,我们正持续优化芯片的语义解析能力,以更好地支持海外客户对终端AI体验的要求。”
方邦股份董事会秘书王作凯在回应中表示,可剥离铜箔项目由下游客户专项委托开发,意在“配合其原材料国产化节奏进行量产”。他补充称,该产品已通过客户验收,并获得多家头部载板与终端厂商认证,当前订单与销售收入“持续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