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登录入口

服务热线热线:

0871-63910365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2025年助听器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5-02-24点击次数:

  

2025年助听器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图1)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听力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助听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助听器市场不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还涌现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听力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助听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助听器市场不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还涌现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近年来,全球助听器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中国助听器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不足5%,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0%-40%,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助听器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听力受损人群达15.82亿,听力障碍人群达4.3亿人。预计至2050年,全球将有约25亿人口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

  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2023年数据),老年性耳聋患者占比超30%,直接推动了助听器需求的增长。随着老龄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助听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听力健康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助听器行业的发展。在中国,政府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推广听力筛查服务、鼓励技术创新以及将助听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等方式,为助听器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级政策细化:2023年,《第二期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要求“推广经济适用的助听器”,并计划在2025年前建立覆盖县级行政区的听力筛查网络,推动早期干预。

  地方性补贴试点:例如,上海将助听器纳入“长护险”(长期护理保险)报销范围,单台补贴上限3000元;浙江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助听器购置提供90%财政补助。

  行业准入门槛提升:2024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修订后,助听器生产需通过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有助于加速淘汰作坊式小厂,提高行业集中度。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分析

  目前,全球助听器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全球五大听力集团(WS听力集团、索诺瓦听力集团、W.D.H听力集团、瑞声达听力集团、斯达克听力集团)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些集团主打线下验配模式,主要销售高端机型,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中国市场,国际品牌同样占据主导地位,但本土品牌正在逐步崛起。瑞士Sonova(峰力)、丹麦Demant(奥迪康)、美国Starkey等国际品牌占据超70%的市场份额,主打高端产品。而锦好、新声、欧仕达等国内企业则通过性价比和中低端市场渗透,逐步扩大份额。部分企业已登陆新三板或科创板,成为行业的新生力量。

  技术进步是推动助听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微电子、人工智能、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听器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变革。

  智能化功能:数字助听器、AI降噪、蓝牙直连等智能化功能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例如,某知名品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智能助听器,通过分析用户听力状况和环境噪音,自动调节音量,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个性化定制:通过结合大数据、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助听器制造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听力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服务已成为趋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听力状况和偏好选择合适的助听器。

  材料与设计升级:隐形助听器(IIC)、深耳道式(CIC)等新型助听器的出现,以及钛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改善了助听器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和个性化将成为助听器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助听器将具备更多智能功能,如自动调节音量、识别环境噪音等,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个性化定制服务也将成为趋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听力状况和偏好选择合适的助听器。

  智能化功能: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分析预测,未来,助听器将集成AI环境识别、语音增强、健康监测(如心率检测)等功能,与智能手机实现深度联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助听器,实现音频传输、音量调节等功能。

  个性化定制:基于用户听力图谱的AI算法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听力解决方案。此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将使助听器的外壳设计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用户的美学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将成为助听器行业的主流趋势。线上销售模式的兴起为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而线下验配中心则提供了专业的验配服务和售后服务。

  线上销售: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和O2O模式的兴起推动了线上销量的增长。线上销售具有便捷性、价格透明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和下沉市场的消费者。

  线下验配:传统线下验配中心仍是主流,但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例如,部分品牌推出了远程验配和自验配APP,降低了服务门槛,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土企业在芯片、算法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后,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并抢占中高端市场。

  国产替代:国内企业如锦好医疗在芯片研发上取得突破,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国产助听器将更具竞争力。

  中高端市场渗透:本土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渗透中高端市场。例如,锦好医疗等国内企业已经推出了中高端助听器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助听器行业将与AI医疗、养老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听力筛查-干预-康复”全链条服务。同时,新兴商业模式如订阅制服务、数据价值挖掘等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跨界融合: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已经开始布局TWS耳机与助听器功能的结合,这可能重塑行业边界。未来,助听器将与更多领域进行跨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新兴商业模式:部分企业推出了“硬件+终身调机服务”的订阅制套餐,提高了用户留存率。此外,助听器采集的听力数据还可用于老年痴呆早期筛查等健康管理增值服务,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如将助听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救助力度等,以提高助听器的可及性和普及率。

  市场规范:政府将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将严厉打击低价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目前,助听器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这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应对策略: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通过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助听器行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用户体验有待提升。这影响了用户的购买意愿和忠诚度。

  Kaiyun网站

  应对策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服务,增强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助听器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然而,目前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

  应对策略: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同时,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助听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应对策略: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保持市场竞争力并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

  如需了解更多助听器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上一篇:Kaiyun:AirPods概念龙头值得关注(2025221

返回列表

下一篇:小米 Buds 5 Pro 降噪耳机 2 月 27 日发布